就在我昨晚(准确来说是今天凌晨)看完模拟恐怖短视频《汉字》,心底萌生以其创作理念制作一款以“语言文字”为主题的恐怖游戏后,我便刷到了这款叫《文字化化》的独立恐游,讲述了女主在充满了讲着非人语言的怪物世界中的冒险故事,女主需要在旅途中逐渐掌握它们的语言(具体剧情可以看下面链接视频)。不由得感慨“我想要说的前人们都说过了”(

【文字化化讲了什么?细思恐极的真相 全剧情/全角色线/深度解析 语言破译恋爱恐游 一口气观影式解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5BKYGEDq/?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350c8a007908d7dd09e96ceda21517c8

但云完之后,我反而感到了失望:作者并没有将其“语言文字”的玩法发展成为一个恐怖的要素。这实际上是一个有着些许恐怖悬疑要素的乙游,其“语言文字”的玩法主要用于与各位非人男主们互动,而没有在恐怖方面得到开发。目前,这似乎仍然是一个蓝海领域。

接下来,我将结合《汉字》与《文字化化》还有拉康的三界模型对(个人认为的)“恐怖的原则与原理”进行讲解。(我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学习方面仍只是个新手,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汉字》真正令人感到恐惧的核心并不在于其音效或画面(应当承认这也是加分点),而在于其对象形文字进行的分析。在所有语言中,象形文字应当是距离实在界最接近的文字,因此其恐怖效果也最强(该视频的模仿者之一《英语》相比之下就相当无聊)。视频开头,作者首先通过展示“人”、“火”、“鸟”、“木”等的象形文字建立了想象界与象征界的桥梁,并且通过对“鹰”这样的结构汉字进行拆解再解释强化了这一印象。而在最后,视频展示了像是“彁”这样意义不明的“幽灵汉字”,这些象形文字不指向现代人类的象征界中任何的事物,也即无法被人所认知。它们可能是无意义的,但经过前面的铺垫,这些文字此时又必然有其所指,因此只能指向无法被认知的实在界。语言断裂,象征化失败,实在界侵入。于是,通过这般巧妙的戏法,作者实现了实在界对象征界和想象界的侵入——“实在界的侵入”,这正是本质的恐惧的根源所在。爱手艺大师的克苏鲁神话系列也是以此为创作理念(“不可名状”)。

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是“实在界侵入”所造成的恐惧的典型。我想大概每一个人小时候都曾有过因为害怕死亡而睡不着觉的经历。死亡本质上是无法被认知的存在,因为一旦死亡我们便失去了意识,失去了认知能力,而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用语言描述,也即无法认知这种失去认知的存在。死亡,失去时间,失去空间,失去一切以及自我,这对作为主体的自我来说无论如何无法接受,但又无论如何必将接受,因此而感到极大的恐慌。

这就是为何我认为“纯粹的”恐怖题材作品必须是神秘的,是缺乏解释、无法理解的。一旦作者对于作品中恐怖的主体进行解释,那么作品的恐怖程度必将骤降。克苏鲁神话、scp与后室的发展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它们的神秘性被后人用堆叠的“解释”淹没,逐渐沦为有恐怖要素的玄幻作品。对于像《素晴日》这样的作品来说,后三章的解释则是使其成为有恐怖要素的悬疑作品。无论如何,它们都因此脱离了纯粹的恐怖。沃茨基硕德曾讲过这样一句话:“语言是理智的避风港。”对恐怖的主体进行解释,便是将本应处在实在界的不可名状之事物纳入象征界的语言体系中,是人之理性对实在界之非理性的反攻,是对恐怖题材的“背叛”。所以,恐怖必须是基于不可知论的,其所展现的应当是人类直面不可理解的实在界时不可名状的绝望。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宋霭 在我们社团群里分享的那篇俄国人写的恐怖小说便是纯粹的恐怖小说,真正做到了语焉不详,无论是诺尔金太太、叶莲娜还是后来出现的圆帽男,到最后都不曾获得任何解释。

最后,我想再发表一下我对心目中理想的以“语言文字”为主题的恐怖游戏的展望。这样的游戏或许仍然以破译陌生的文字为玩法,而在高潮展示出一个(或一群)无论怎样解释都无法在人类语言中找到对应的文字,最后在不可名状的恐惧中结束游戏。